赴香港三所大学交流考察记事
2003年8月19日至8月23日,学院行政、教辅、图书馆等部门11位同事专程前往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进行参观交流活动。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香港中文大学,在那儿我们受到了香港同行热情周到的接待。中大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管理机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学校学术交流部的人员向我们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中文大学的历史、发展及现状,之后,网络中心的负责人为我们介绍中文大学校园网络的运行及服务情况,使我们对该校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特别是我院实验中心的同事在网络教育及管理方面得到了不少的收获。
在中大学术交流部我们还看到了学校专门开辟的一间近20平方米的国际交流院校展示厅,以洲际、国别、地区、学校来划分的各种介绍资料既整齐有序又五彩缤纷,富有特色。办公室小而不乱,文件多而不杂,原来是整齐漂亮的文件柜、文件盒和标签让办公室显得井然有序。学校职能部门与学院间的有机联系让每个项目的安排落实到位。
在工商管理学院,我们参观了学院的行政办公部门。在中大,学校部门和学院之间默契的配合以及从上到下对对外交流的重视让我们感慨不已。今年《金融时报》全球EMBA排名,他们学院亚洲蝉联第一。我院作为第一批举办EMBA项目的国内院校之一,应多与他们加强交流。
当天下午我们又如约来到浸会大学。陆何慧薇博士(浸会大学工商管理研究中心署理主任、永隆银行国际商贸研究所所长),接待了我们,教授热情的接待、详细的讲解、耐心的解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由五个学系组成,包括会计及法律系、经济系、财务及决策学系、管理学系及市场学系,共有教职员八十多人,学生一千二百人,另设工商管理研究中心,专司研究及顾问之职。
浸会大学于一九九五年成立林思齐东西学术交流研究所和就永隆银行国际商贸研究所。两研究所的国际网络成员大学遍布全球,包括澳洲、中国、欧洲、菲律宾、南韩、英国及美国,从97年起每年于六、七月间举办国际时期研习班,让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可以在浸大校园研习有关国际商贸和中国社会的课题,课程学习及课题研究并举,还有实地考察活动,走访香港及珠三角的企业,藉此加深对香港及中国商贸及经济文化发展的了解,至今共有约四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来港参与暑期班。邀请包括国际知名大学的教授利用假期前来授课。我院作为其研究所的会员学校之一,每年都有1-2名学生得益于他们提供的奖学金,有机会参加这个参与国际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浸会大学一方面善于筹措资金,支持项目的开展,另一方面,为使更多优秀的内地学生参加而不受经济条件所限,以奖学金方式支助他们的学费,使这个项目真正成为国际交流的大平台,他们的经验是值得学习的。
接着,我们参观了浸会大学的图书馆及管理学院的实验中心,并与图书馆及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
香港大学香港专业进修学院以与内地和海外大学合办学位课程为主,致力促进香港专业教育发展,为在职人士提供公余进修教育机会,获取专业资格及国际认可学历。学院的陆人龙副院长,向我们展示他们如何取得在港全日制学生人数最高的水平,且仅以七百人的全职人员,管理着2000多名的兼职教师,每年的报读人数超过十万人,相当于近两万名全日制学生的数量(以FTP的标准折算)。他们为此对学院的方方面面,从学系到学科调协,学院资源、学生须知(包括资助及贷款信息)、课程介绍等作了极为详尽的描述,并集中于一册,不惜花费巨资和精力,进行精美的印制;同时,还利用多种媒体帮助进行学院宣传;学员还可通过网络等渠道获得教学资料与相关信息以及进行报名手续,提供了十分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和服务,培养范围极广,从家政兴趣取到高等教育博士班的培养项目。建立外展教学中心,在各个人口集中地为方便上班一族而开设报名及上课地点。出色地管理工作和强大的国际合作交流能力使他们的学生数在港首屈一指,为香港人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上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人们为提高工作和生活质素而来,而非只是奔着文凭和学位而来。
港大专业进修学院在制作完善的项目和课程介绍资料方面的出色工作以及得到的成果和回报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参观了香港的三间大学,给我们最为深刻的印象是他们的专业、敬业精神。
我们觉得,这是无论对一个人,还是对一个社会,都必不可缺的,如果整个社会都形成了这样一种风尚,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发展得更好,进步得更快。
(严丹虹 唐国庆)